日韩精品视-黄页网站在线观看免费-在线播放黄色-一区二区电影院|www.thrivequark.com

 
碳邊境調節機制—應運而生 or 蓄謀已久
來源: | 作者:華碳未來 | 發布時間: 2022-08-12 | 1196 次瀏覽 | 分享到:
碳邊境調節機制(Carbon Border Adjustment Mechanism,CBAM)是指運用碳定價機制實施碳減排的國家(地區)對源自未采用相同強度和類似碳減排措施國家(地區)的進口商品收取相應的“碳價格”,以防止碳泄漏并保護本國(地區)產品競爭力的政策措施。由于其經濟性質與關稅類似,通常又稱其為碳關稅。

碳邊境調節機制(Carbon Border Adjustment Mechanism,CBAM)是指運用碳定價機制實施碳減排的國家(地區)對源自未采用相同強度和類似碳減排措施國家(地區)的進口商品收取相應的“碳價格”,以防止碳泄漏并保護本國(地區)產品競爭力的政策措施。由于其經濟性質與關稅類似,通常又稱其為碳關稅。


歐盟碳邊境調節機制CBAM與EU-ETS并行運作,本質是通過征稅解決生產主體碳排放成本不對稱的問題,促進減碳。涵蓋鋼鐵、鋁、水泥、化肥和電力、有機化工、塑料和氫,共八個行業


CBAM發展進程:

2019年12月,歐盟綠色新政提出CBAM計劃。

2020年3月,歐盟委員會提交CBAM影響評估

2020年7月至10月,公開意見征求階段

2020年9月,歐盟委員會主席宣布將CBAM納入2021年立法提案

2021年1月,歐盟委員會計劃在2021年6月公布CBAM提案

2021年3月,歐洲議會投票通過設立CBAM決議

2021年7月,公布提案細則


EU宣布CBAM的目的是對沖碳泄漏風險

碳泄露(carbon leakage)

發達國家和發展中國家承擔的碳減排任務和控制力度不同,在理論上存在著碳泄露的可能性。由于排放權交易體系增加了碳密集型產業的生產成本,因此有可能導致生產和溫室氣體排放從管控較嚴的發達國家轉移到管控較松的發展中國家。碳泄露既抵消了發達國家的減排效果,又影響發達國家的就業和經濟績效。

碳泄露主要通過三種渠道產生:

一是投資渠道,由于碳減排政策增加了能源密集型行業的生產成本,這些行業傾向于以投資的方式將生產從實施碳減排政策的國家轉移至未實施碳減排政策的國家,這種現象被稱為“污染天堂效應”(pollution haven effect)。 

二是競爭渠道,由于碳減排政策提高了能源密集型行業的生產成本,如果生產者通過提價的方式將成本轉嫁給消費者,就會在世界市場上失去競爭力,如果不轉嫁成本,更高的生產成本機會侵蝕企業的利潤,甚至會使其停產,最終導致減排國家的企業在世界市場上的份額下降,非減排國家的企業份額上升,碳泄露出現。

三是能源價格渠道,減排政策導致減排國家對化石能源的需求下降,進而導致能源價格下降,使得非減排國家對化石能源的需求量增加,結果碳排放提高。

 

CBAM碳關稅計算公式:

CBAM采用國際通常做法,用碳排放量作為碳關稅的稅基,按化石燃料消耗量折算的CO2排放量為計稅依據。排放量的計算公式如下:

排放量(噸CO2=質量(噸、兆瓦時)×排放強度(噸CO2/噸、噸CO2/兆瓦時)

上式中碳排放強度優先采用進口產品的實際直接排放(指企業直接控制的生產過程排放)強度。若實際排放強度無法核實,則采用默認排放強度。默認排放強度以應稅商品在出口國的平均排放強度加成一定比例來確定,加成比例尚未明確。若出口國無法提供可靠碳排放數據,則參照歐盟同行業中排放強度最高的10%的企業的數據來確定。這將對碳核算體系尚不完善的國家帶來更大的負面影響,或增加碳關稅的繳納。

CBAM對中國的影響:

1. 中國碳市場建設進程加快。而當前全國碳市場仍面臨頂層設計不健全、碳排放監測核查體系問題突出、行業擴維和有償配額啟動難等多重問題,疊加能源價格上漲、經濟增長乏力等宏觀條件,碳市場建設仍要破除諸多攔路虎,面對漸行漸近的CBAM時間已蹉跎不起。加大國內碳市場覆蓋面,增加有償配額比例和降低中歐碳價差距,能有效將出口企業所需繳納碳關稅留在國內,但同時需要與國內產業整體承受水平進行有效平衡。


2. 相關出口企業碳成本增加。根據海關數據顯示:2021年有機化學品出口共計2114.7萬噸,出口金額為692億美元,其中根據化學品平均產值排放計算2021年我國化學品出口對應排放超過1000萬噸,出口歐盟也占到一定比例,CBAM正式啟動需要繳納的碳成本粗略估計在2-5億歐元之間。另一方面,CBAM機制推動歐盟碳市場免費配額的退出,將增加歐盟整體產品的成本,也將促進我國歐盟進口產品價格的上升,促進相關行業下游產品價格的一定程度上漲。


3. 刺激綠電消費需求。對于我國出口型企業而言,在生產中使用綠電,將降低企業的間接排放量從而降低企業的CBAM成本,當前,綠電交易在國內是企業實現綠色低碳發展的重要途徑,CBAM價格的傳導作用,極有可能促進國內綠電開發與消納的重要積極因素。

 

國際視角下如何看待CBAM?

碳問題不應是貿易保護主義的外衣。對于歐盟而言,碳邊境調節機制的初衷是應對氣候變化,但不可否認的是,其直接目的之一還包括防止歐盟企業因高碳排放成本而在全球貿易競爭中處于下風,這可以說是一種變相的貿易保護主義。碳邊境調節機制中包含了貿易元素,客觀上提高了相關進口產品的成本,處置稍有不當便會與世界貿易組織規則相悖,沖擊自由開放的多邊貿易體系應該說,各國為應對氣候變化挑戰采取的努力值得肯定。但是,面對這一全球性議題,各國是命運共同體,應在尊重他國利益的基礎上,采取符合各自國情的行動,將自身意愿強加于他人之上并不可取。面對氣候變化挑戰,堅持多邊主義,廣泛協商合作才是最佳選擇